增資計畫書中一定要寫上市櫃嗎?
創業者都有一個夢想,那就是所創立的公司一定要在若干年後經營規模擴大到股票能夠上市上櫃,只有這樣才對得起股東、創業夥伴與員工。為此夢想,在不同階段的公司增資計畫書裡,都可以普遍看到絕大多數財務規劃都會把股票上市櫃列入目標與時程內。這樣的內容是必要的嗎?是對的嗎?
這問題從兩方面來看:
- 1. 公司運作實務面:當公司有具體的上市櫃計畫時,往往可用以激勵員工、整合公司上下游配合廠商乃至於方便銀行往來等具體利益。當然,一旦要去做上市櫃的準備,財務報表會更透明,公司治理一定會改善, 長期公司經營體質必然會優化,更具競爭力。不過,相對的經營成本必然會增加,甚或導致經營者做決策時綁手綁腳。
2. 投資人決策實務面:不管是創投、公司等法人或個人大股東在做投資未上市公司股票決策時,往往是先考慮安全性無虞,再來看投資回報預測。而投資回報又以回收倍數(X)與投資回報率(ROI)兩個參數來衡量,有時候投資時間拉越長,或許X會很好看,但是ROI會逐年下降。所以,從安全性與ROI這兩因素來考慮時,主要(非策略性)投資人多數會希望投資後能在兩到三年內回收,因此公司是否有上市櫃計畫對這些投資人並不是那麼具有吸引力。他們反而會希望看到經營團隊有開闊的心胸,願意把公司(或部分公司智慧財產權)賣給國際大廠。這些投資人希望經營團隊能全心全力創造公司價值、提升競爭力,而不是把部分公司資源花在做上市櫃的行政費用上。
以上兩種考量的衝突下,經營團隊在提出增資計畫書時可斟酌思考在書面文件與面對面投資說明時決定到底上市櫃規劃是必要的,還是該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