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Growth Partner

什麼樣的產品適合走服務化呢?

使用! 不需要擁有,如同喝牛奶不用自己養牛。那什麼樣的產品適合做服務化的模式呢? 分享SystemIQ(2021) Everything as as Service所提的觀念,或許我們面臨淨零轉型、找尋新商機時,不妨檢視這些條件,看看自己的產品是否可以轉換不同的商業模式,再創新局。

適合服務化的產品有9個特性:


(耐) 耐用性越高越有能力維持生命週期中的價值。對於製造商或服務商來說,就越有誘因採服務化,畢竟不易壞的產品如果以服務化租賃來做,可持續有收益,而不用擔心常常需要出門提供維修服務。反過來說,如果產品不耐用,過保固期就壞掉無法使用,製造商就會鼓勵使用者再購買一台,而不是以服務化的方式提供使用者使用的服務。


(轉) 產品轉移性高,或有較高流通的管道,服務商容易將前一位使用者使用後的物品,整理後交付給下一位使用者持續使用,也容易安排調度來滿足不同地點或使用者的需求,這會提供較好的服務化誘因。


(難) 產品複雜性高,使用者無法自己處理而需要服務商維護或修理。如果採賣斷,當產品出問題時,無法處理只能報廢重購,而服務化則可持續由服務商提供服務,減少問題發生造成的營運中斷問題。這種常見於企業對企業(B2B)的商業模式中。


(合) 產品組合性高,可能包含原物料與不同產品的整合。如果分開購置,系統間各設備產生問題時,容易造成互踢皮球。故整合性的服務商能提供完整方案有助於使用者得到方案的價值。這種也常見統包系統銷售,但如配合上面複雜性高的條件,服務化就會相對更適合。


(貴) 初期的高資本投入,這對使用者來說會是很高的財務壓力,而採服務化則可依使用分攤到各營運週期中,同時變成營運費用安排。同時,如果為資本投入掛資產,則會依時間攤提形成固定費用,也較難因營運需求而做彈性增減的安排。


(補) 如服務商能提供附加服務就能提高服務價值,產品就不是唯一的交付物,例如技術上的協助或提供其他客戶連結給使用者等。這條件也同步建立在服務商與使用者長期合作的關係上。


(用) 提高產品使用率。如果單一使用者對產品使用的閒置時間很高,則透過服務化讓其他使用者也可使用,提高產品使用率,減少產品閒置時間。例如自有自行車閒置時間長,而共享自行車(如Youbike) 提高使用率降低閒置時間。這條件尤其適合產品的生命週期碳足跡中,原料與製造階段碳足跡較高,透過產品服務化減少生產製造新的產品,可有效減少碳排放量。


(同)  產品本身不具有情感聯繫或過多客製化,也就是使用者使用哪一個產品所得到的結果都一樣時,就適合讓服務商提供服務而非產品。例如,搭公車得到移動的價值,對公車本身並無依戀。

(值)  產品使用階段價值下滑大,也就是產品價值坡較陡峭的產品適合考慮服務化來減緩產品價值坡下降,甚至利用建立二手市場來維持產品的價值。例如,汽車品牌廠多有認證二手車市場,也有租賃服務。


這些條件有助於我們思考自己的產品是否有機會改採服務化的商業模式,當資源稀缺的情況持續,供應鏈斷鏈、區域化趨勢形成,過去採賣斷模式預期賣越多賺越多迷思,透過服務化來跟使用者建立更長期的夥伴關係,降低對於原物料的依賴,將會是在淨零轉型上值得思考的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