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Growth Partner

影響力投資衡量架構

影響力投資除考量財務指標外,更重要的是對於環境、社會、人類造成的影響指標。因此,如何衡量影響力,此方法架構可供參考。

何謂「影響力」? 影響力顧名思義就是主動去改變並且有效果的行為(動詞)或結果(名詞),如談社會影響力,則在於能對人類基本需求提供公正平等的機會或解決環境改變所帶來的挑戰,正如聯合國所提出的17項永續指標(SDGs),也如時下正夯的ESG 相關議題等。在這些面向中做出貢獻,造成改變,而衡量改變後的結果,給予正面的回饋強化持續的影響。

華頓商學院Klein教授將影響力投資的衡量利用Nesta Foundation Framework來說明對於影響衡量的方法。首先,要先問自己兩個問題:

1.     這是對於什麼的影響? (What is the impact of X?) 這需要問自己這影響的關聯邏輯,例如,黑水虻在廚餘回收的作法,這是要對於廚餘回收方法上的影響? 還是對於剩食處理的影響? 還是這是對於種植作物與養雞成本與環保的影響? 這就跟商業模式闡述(pitching)時,所要注意的Why & What有相同的概念

2.     影響鏈的組成,所謂影響鏈從投入(inputs)、行動(activities)、產出(outputs)、結果(outcomes)、影響(impacts),這些都將做衡量。其中,投入為所需資源;行動為組織或企業或合作夥伴要做的事情;產出為提供出來的產品或服務;結果為產品或服務帶來立即的利益,可以是對客戶、員工或利害關係人等;影響則是長期造成、累積的影響結果。 

 而透過影響鏈的架構,可展開影響力投資衡量的五個層次,包含:

 Level 1 – 因果關係下的理論或改變的邏輯,也就是沒有數據支持下,只探討這樣做是否會有理論上或邏輯上的影響。

 Level 2 – 有資料或數據支持產出,產品或營運模式的影響資料來衡量產出的效果。這個層次中,可以參考IRIS(Impact Reporting and Investment Standards)做法,這層次要注意如果產出有限,那結果也會有限;但如果產出很強,其結果也有可能是有限的。所以產出的效果不一定代表結果的效果。

 Level 3 – 對於結果有改變的證據支持,需要衡量投入前、後的差異,這樣才能說明是否結果真的有所改變,但此層次不用證明投入與行為對於結果是否有因果關係。

 Level 4 – 改變的結果與因果關係有證據支持,通常會使用RCT (隨機控制測試,Randomized control trial),也就是在控制預計投入的行動下,實驗組與對照組的比較。但如果這個測試無法做,就不需要勉強進行。例如測試酒駕的影響,駕駛人喝酒與不喝酒情況下,是否車禍機率有差異,這時就不可能讓一組人喝酒後開車來做測試。

 Level 5 – 是否可支持將這個計畫或商業模式複製與擴大,影響力的最終希望能夠影響更多人,所以是否可以複製與擴大,這個層次需要來衡量的目標。

 此外,還有個 Level Q,也就是從成本-效益觀點進行衡量,也就是SROI (社會投報率,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有7個步驟進行衡量:

(1)   界定專案範疇與利害關係人

(2)   建立影響的邏輯關係模式

(3)   計算預計的投入需轉換成金額計算

(4)   衡量結果,也以金額計算,同時要清楚表達影響是正面、負面

(5)   建立影響力結果,以金額計算,須扣除如果沒有投入此影響仍會有的改變結果

(6)   計算投報率(跟一般投報率計算相同)

(7)   跟團隊與利害關係人溝通結果,讓結果對於此影響力的投入產生回饋效果

綜合以上,影響力投資衡量最重要的還是開始做有影響力的事情,將影響力造成的因果邏輯模式寫出,跟利害關係人溝通與修正,追蹤產出來找到過程的內涵(insight),透過具體數據來衡量與支持,並回饋改善後讓影響力複製與擴大。這樣就能產生 Do Well by Doing Good 的效果。

 

附註:  此分享為華頓商學院Prof. Katherine KleinCoursera 所開的Business Strategies for Social Impact 旁聽後的摘要,歡迎先進意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