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Growth Partner

《系統性創新 vs. 破壞式創新》

最近流行的三創包括創意創新與創業,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開創自己人生的各種可能性,畢竟我們只有這麼一次難得的機會。

《系統性創新 vs. 破壞式創新》

我在東海化工唸書時,同學常說我是夢想家,因為有許多天馬行空的想法。等到大學畢業,開始進入社會和工作甚至到退休後,仍然改不了這樣的習慣,總是玩的很開心。

最近除了和東海大學工學院楊院長共同推動,第一屆的全國電動車創新設計與實作競賽,我對於比特幣和區塊鏈也很感興趣,尤其是用太陽能的電力來做為ICO (Initial Coin Offering)的概念,或許這可以改變目前的貨幣制度,應該算是一種破壞式的創新吧?

5年前跟東海的謝老師開始合作,後來共同申請並獲准的電動車即時交換發明專利,主要是可以改善Youbike和Uber這兩個系統的運作,並結合生物辨識和類神經網絡的功能,我想這就是屬於一種系統性創新。當年我還促成在東海大學校園內,建置台灣第一套太陽能獨立供電的電動車用電池交換站,也在美國能源部的網站做登錄。

10年前我還在耐能電池,借用當時巴黎正在推廣Velib公共自行車的概念,向經濟部商業司申請創新服務計劃補助,並且實際開發出電動車用電池交換系統,在2008年的台北國際自行車展推出後,竟然引發後續一堆廠商跟進,結果最後是由睿能創意的Gogoro將它真正商業化。

15年前我在耐能統籌業務,為了幫公司在台灣打響NEXcell品牌知名度,就拜託NOVA總經理讓我在台北和台中舉辦充電電池發表會,他說這是台灣第一次有人這樣做,因為反應熱烈還幫我在中壢加一場呢!

20年前跟在交大資工擔任副教授的同學合作,協助推廣他所開發的指紋辨識系統,就取得國內檢調單位第一套採用指紋辨識的門禁系統建置標案,甚至還親自到看守所內勘察,也是我這輩子唯一進去過的經驗。

25年前還在美國洛杉磯的慈濟功德會,除了協助創辦慈濟人月刊,和發動全球募款幫助中東難民兒童與孟加拉救災,剛好有機會接觸非洲裔社區,推動設立護理獎學金幫助許多單親媽媽完成學業,也促成慈濟和當地不同族裔間的交流,這麼多年都還是忘不了做這些事時的感動。

30年前在南加大,我擔任Prof. Mansfeld的研究助理,跟他學習當時很盛行的電化學阻抗頻譜和材料表面防蝕的分析方法,隔年畢業後就運用在突波保護的先進開關材料研發,並發現金屬粉末表層約5到10奈米厚度的氧化物,可以呈現量子穿隧效應的現象,當時請SRI International做完文獻蒐尋後發覺,只有IBM的實驗室跟我們同樣有這方面的研究成果,後來也拿到個人第一個和唯一在美國的發明專利。

過去這些創新的作為,似乎都因為時機太早而無法享受到成功的果實,但是回想起來還是很有成就感,賺大錢畢竟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而我只是在開創自己人生的可能性吧!